教育行业小程序+教育路上遇到过的那些坑
 
小程序+教育目前是教育行业关注的重点,那么究竟教育小程序之路有何困难,小程序+教育都有哪些坑?尘凡科技科技跟大家分享一下知识圈孙大伟小程序+教育的切身感受。
为什么会选择从知识社群切入在线教育
知识圈做小程序,但我是不把自己定义为小程序创业者的——我们是微信生态下的创业者。借助微信生态里的社交关系链,以及衍生的社群力量,去降低获客成本,提高传播速度。 归根结底,每一件事情都不可能是凭空臆造,创业亦是如此。打个比方,因为小程序火了,大家就蜂拥来做,这一定是有严重问题的。创业的原始动机首先一定是找需求,那些在原有的场景下没有很好地得到满足的需求点,在现有的互联网工具下可以充分得到满足的那种,比如小程序创业实际上是借助微信生态的原生资源,以小程序为载体,满足场景化的用户需求。
知识圈创立的初衷,正是因为我深入老师群体中,切身感受到了老师对课程完课率、复购率的需求,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,找到了帮助老师提高用户留存的最好方法,我将这个方法做成了工具,方便每一个老师使用。我第一次创业始于2016年。那时我正在运作一家艺术培训机构,代理了广州所有主流绘画课程的招生工作,3个月时间,我把招生的可能性扩张到线下课程的最大。有个比较,一般一个老师一年的课程招生也就几百,而我用3个月做到5000。但是招生数从5000升到6000的过程,我却用了3个月。数量再往上,难度翻倍。由此线下教育的学生获取短板凸显,受地理位置影响的瓶颈太过明显,并且随着数字的增大,获客成本将成倍飙升——这是所有线下课程面临的瓶颈。
线上社群运营是拦路虎
于是我帮助老师由线下课转战线上,开设线上课程,做微信群,借助那批“七天学会画画”,“十五天学会做PPT”课程的势头,我们建了大量社群。建群之后,遇到了一个大家都会遇到的问题——如何去经营社群?怎么样才能让社群活跃?怎么样能让社群有留存?当时尝试了很多方式。比如我找了很多实习生在群里聊天,活跃群氛围。结论是聊天聊得挺好,但就是没人买课程。怎样才能带动社群实质消费?当时的最热门的玩法是——建一个群,每人交500块钱,要求每天坚持跑步打卡,放弃的人500块作为公费用来请大家吃饭。效仿这种方式,每人9.9元的押金打卡,这样的群我们当时建了几十个。但是问题又接踵而至,本来预想这是一种可以盈利的模式,结果却出人意料——群里90%以上的人都坚持完成了课程打卡。也就是说,这不成为商业模式,因为不存在商业因素。多方征求意见之后,改动如下每人交19.9元,其中10元是学费,9.9元是押金。这种方式的完成率变成了80%,转化率还可以。这也是知识圈最初一个功能——训练营的原型。
构建知识社群,提升老师管理效率
线下转线上无疑是教育的出路,因为你的招生和教学范围不是仅仅局限在你方圆多少公里之内,而是整个互联网,招生效率可以显著提升。但是数据显示,在线教育大部分老师课程的复购率特别低,用户的粘性很差,大部分都是一次性交易。究其原因,就是因为老师在做课程服务的时候,同质化严重,而且相比传统教育缺少了后端链条的服务,而恰恰是这些服务的缺失,使得学员的课程完成率低、复购率低、留存难。
线上教育+社群后端服务的模式,被无数次证明可以有效提高课程的完课率。
但是这样做无形中就加重了老师的负担,社群的运营是一个耗时耗力的工作,而市面上并没有相应的工具可以帮助老师管理自己的学生。如果有一个工具可以帮助老师做好课程服务,并且能够提高老师的管理效率,使得课程的完成率、复购率提高,那老师应该会非常愿意使用。这个在“线下教育”和“互联网+教育”场景中都没有被很好满足的需求点,借助微信生态“小程序+教育”便可以一站式解决。经过两个多月的开发,从训练营打卡入手,为知识分享者提供一个集课程打卡、点评和统计为一体的工具,知识圈就此诞生。当然,知识圈现在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课程打卡工具,打卡只是最表面的一个功能,核心的功能是帮助在线教育从业者提高学生的学习坚持率和完课率,另外通过学生管理、积分体系、成就分享和营销裂变等功能,更能给老师带来引流的效果。
尘凡科技科技——靠谱的技术伙伴,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技术服务。主要业务范围有APP开发、小程序开发、微信开发、电商系统开发、物联网(IOT)开发等互联网+领域。
小程序开发
小程序定制/tag170
小程序是什么/article230.html
本文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由尘凡科技科技整理仅供技术交流分享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据,一经核实,会在1-2个工作日内删除。